PC板早期工业化生产方法有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和溶液光气 化界面缩聚法。1958年光气化界面缩聚法首先由GE公司和拜耳 公司实现T.业化。溶液光气化缩聚法是将光气通入含双酚A、封端 剂对叔丁基酚和酸接受体的二氯甲烷溶液之中进行缩聚反应,然后 将PC板从溶液中分出。GE公司曾在其美国的第一套装置中使 用这种方法。这种方法经济效益差,与在室温下数分钟内能生成高 分子量PC板的光气化界面缩聚法相比,缺乏竞争性,所以不久 就被淘汰。现在所说的光气化法,通常指的是光气化界面缩聚法, 图1-1示出PC板的工业生产方法。
在20世纪60年代,PC板主要采用光气化界面缩聚法(简
溶液光气化缩聚法(已淘汰)
[GE公司采用意大利Enichem公司甲醇液相氧化撲化法制碳酸二甲酯 —-〈旭化成公司用二氧化碳-甲醇法由环氧乙烷制碳酸二甲酯
'三菱瓦斯化学公司用尿素■丁醇法制碳酸二正丁酯 *碳酸二苯酯-双鬱•PC板
图M PC板的工业生产方法
称光气法)和传统的熔融酯交换缩聚法,(简称酯交换法)生产。由 于当时的酯交换法在生产过程中尚有一些关键技术未能解决,产品 微黄,且在扩大装置的生产规模上还存在技术困难•而光气法聚碳 酸酯无色透明,分子量也可调方,较易制得高分子量PC板,使 用范围宽广,生产装置规模容易放大,所以世界各公司,将重点转 向用光气法生产PC板。20世纪70年代后,世界各地兴建的聚 碳酸酯装置儿乎全部采用光气法。
传统的熔融酯交换缩聚法.其基本原料碳酸二苯酯是以苯酚为 原料,经光气化界面缩合反应制取的。传统的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和 光气化界面缩聚法均离不开剧毒的光气作初始原料。
20世纪80年代末期,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大片 空洞。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起的温室效益造成全球气候变暖.污染 物的排放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,世界各国加大r对环境 污染治理的力度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趋增强和各国环保机构对 光穴越来越严格的限制,此外,光气界而缩聚法还需使用溶剂二気 甲烷,使水相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及低分子物,这些物质对环 境污染严直,所以原来釆用光气法的生产厂家都相继开发让光气熔 融酯交换缩聚法。
开发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(以卩简称非光气法)要完成两 方面的工作:一是不用光气合成碳酸二苯酯;二是解决熔融酯交换 缩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。
意大利Enichem公司适时地开发了甲酬液相氣化成化法合成 碳酸二甲酷的技术,碳酸二甲酯再与苯酚酯交换生成碳酸二苯酯。 GE公司采用Enichem公司的技术,生产碳酸二苯酯,解决了熔融 酯交换缩聚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,成功地开发了非光气酯交 换缩聚法制造PC板的生产技术。1993年首先在日本千叶县建 成2.5万吨/年PC板生产装置,后又扩大到4.5万吨/年,大缺 生产光盘级PC板。北光气法的成功给世界各国PC板生产厂 商产生强烈影响.1997年GE公司乂在西班牙建成13万吨/年非 光气法PC板生产装置,近年来又将该装置扩大到30万吨/年,并能生产共聚PC板。

日本旭化成公司采用二氧化碳-甲醇法利用环氧乙烷生产碳酸 二甲酯,联产乙二醇。2002年旭化公司在中国台湾省台南建成5 万吨/年非光气法PC板生产装置,该装置建设投资为1亿美元, 不包括专利费,是一种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绿色环保新工艺。旭化成 公司开发的二氧化碳-甲醇法,环氧乙烷以极向的选择性和转化率 转化为乙二醇,乙二醇可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单独作 为产品外卖。世界上迫切需要减排的二氧化碳,巧妙地转化为碳酸 二甲酯,这种非气光法壻融酯交换缩聚工艺,仅消耗了环氧乙烷、 二氧化碳和双酚A,中间产品甲醇和苯酚可循环使用,环氧乙烷、 碳酸二苯酯、甲醇、碳酸二苯酯和苯酚的选择性和收率均口J达到 99%以上,将需要减排的二氧化碳转变为PC板,节省了能 源和资源,在酯交换缩聚过程中,不使用机械搅拌仅利用重力达到 表面更新,可以生产色泽、物性优良的PC板。旭化成制取聚碳 酸酯的非光气法获得METI可持续性绿色化学奖。
光气法工艺流程长,需要使用剧毒的光气和大量的二氯甲烷, 反应产物水相中含有大量氯化钠和低分子有机物质,PC板胶液 要经过一系列水洗、分离、沉淀或浓缩和干燥等繁杂的后处理过 程,中间过程中很难不被外界杂质污染,这对生产过程的无尘化和 制取对杂质含量有严格要求的光盘级树脂都极为不利。光气法的优 点是反应可在室温下快速完成,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由于高温引起 的副反应,容易生成高分子量的PC板,通过封端剂的加入,容 易调节分子量。由于反应过程中不经历高温,副反应少,容易获得 无色透明的高分子材料,即使使用高熔点的特种双酚,也容易进行 缩聚反应,因此适用于生产特种耐高温PC板。
非光气法的优点是工艺流程短、无光气、无溶剂、全封闭、无 污染.甲醇和苯酚可循环使用,产物的分子量和流动性可以满足光 盘级PC板的要求。
非光气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:高温下进行的酯交换缩聚过程, 容易引起少量PC板发生重排反应,生成芳基酮支链,其浓度高 达0.25%?0.3%,这引起产品延伸性降低,流变性变差。用亚硫 酸盐作缩聚催化剂,可以降低支链聚合物含量。此外,高熔融黏度 引起PC板分子量分布范围变宽,限制了其某些用途。因此,各大公司十分重视研究非光气法分子量偏低及羟端基含量过高 等技术问题。GE公司已能将PC板的相对分子质量从1万? 3.5万增加到5万?8万,LG公司能达到4.5万?6万,基本上使 非光气法PC板产品的应用范围扩展到需要较高分子量的板 材等。
【责任编辑】:苏州炳辉塑胶科技有限公司
http://www.binghuipc.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